在這個速度快到幾乎令人窒息的時代,職涯的路徑早已不再筆直,而且還很多元。AI 改變了工作的本質,市場前景變得混沌不明;而我們每個人就像是一套軟體,三不五時就必須自我更新。

但現實是想要獨自升級往往很難,若想完成自我更新,我們就需要一套體系和方法。

每個人的成長背後,都有一群形塑你觀點、推動你行動的人。他們或許不是你公司的主管,也不是家人,而是一群能夠在關鍵時刻給你力量、拉你一把,甚至是潑你冷水、挑戰你的觀點的人。

我把這樣的人,稱為你的私人董事會

一個人的成功,從來不是孤單的結果


企業之所以有董事會,是為了監督與決策,確保公司的營運不偏離方向。而我們的人生,也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董事會,幫助我們定期檢視、調整與前進。

董事會(或稱為董事局)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最高治理機構,由多位董事組成,其代表者稱為董事長或董事會主席。會議主要內容為表決各項重大議案(涵蓋生產、財務、人事)。
根據我多年為企業提供顧問諮詢的經驗,我觀察到許多人在職場卡關時,第一個反應是懷疑自己不夠努力。但其實問題不是努力不夠,而是回饋機制太貧瘠。沒有人幫你看方向、沒人挑戰你的思考,更沒有人提醒你該休息。久而久之,人就會陷入一種高效率的盲目之中。

我深信:真正的成長,不是靠蠻力,而是靠系統。話說回來,這個系統,也就是你的人際結構。你需要導師、教練、支持者、挑戰者與同儕等不同角色的人,構成一張既有彈性又有支撐力的網。

當你在人生某個轉折點上猶豫不決時,他們會讓你重新看清自己的節奏。


導師:讓你抬頭看路的人


導師不是每天出現在你生命裡的人,但他所說的話,往往會在你心裡待上好幾年。他們不會直接告訴你該怎麼走,而是幫你看清楚哪條路更值得走。

我記得多年前在職涯迷惘時,一位長輩對我說:「你現在該做的,不是要離開舊舞臺,而是要擴大你的舞臺。」

那句話像一盞燈,照亮了當時混亂的我。從那一刻起,我明白了所謂的轉型,不是推翻自己,而是延伸自己。

導師的存在,讓你在疲於奔命時能抬頭看路。他們提醒你別被眼前的小成就綁住,也別被一時的挫折嚇倒。導師的價值,不在於解答,而在於方向——在於他幫你看見一個更大的「你」。

教練:讓你從知道走向做到的人


而教練,則是另一種存在。

如果導師像燈塔,那教練就像陪你划槳的划手。他不在遠方指路,而是在你身邊,幫你調整節奏、修正動作、陪你抵達。

我曾指導過一位企業講師,她在課堂上神采飛揚,但錄製線上課程時卻完全失去自信。我們花了三週,一起拆解鏡頭焦慮的源頭、練習眼神、設計手勢。

那段時間,我看著她從知道該怎麼做,逐漸變成真的做到了!話說回來,這就是教練的價值,能夠讓成長變得可複製、操作。

教練時刻提醒我們,知識不會自動轉化成能力,除非有人陪你跨過那道行動鴻溝。他不一定比你懂,但他更懂得如何讓你突破。就像剛落幕的 2025 年世界大賽,美國洛杉磯道奇隊總教練戴夫・羅伯斯(Dave Roberts)完美地詮釋了這一點。

支持者:讓你不會崩潰的人


但人不是機器。光有方向、有方法,還不夠。真正讓人成長的,是情感的續航力。

坦白說,我們都經歷過那種夜深人靜的時刻——明知道自己該堅持,卻覺得再也撐不下去。

那時候,你需要一個支持者。

支持者不一定懂你的專業,但他們懂你這個人。他們不批評、不指導,只是在你最疲倦的時候,提醒你:「你已經走得很好了。」

有時候,只是一句「我相信你」,就足以讓你重啟引擎。

這讓我想起一位創業朋友,在連續幾個月募資失敗後陷入沮喪。他的伴侶對他說:「你不是不行,只是這個市場還沒準備好迎接你。」

這句話讓他撐了下去,也讓他在半年後迎來轉機。

支持者的力量,常常是無聲的,但那份信任,是任何 KPI 都換不來的。

挑戰者:讓你清醒的人


如果支持者是你的避風港,那挑戰者,就是你的鏡子。他們是那群願意直視你的缺點、敢說出你不想聽的話的人。

我有一位好友,每次讀我的稿子時都特別狠。他會說:「你寫得太四平八穩了,好像少了點什麼?」

那番話語在當下雖然刺痛人,但回頭看,那正是我最需要的提醒。因為挑戰者不負責讓你舒服,而是負責讓你清醒。

在這個充滿自我肯定與過度禮貌的時代,敢說真話的人變得稀少。但正因為如此,挑戰者才彌足珍貴。

他們就像一面誠實的鏡子,幫你校正自我認知;他們讓你記得,成長不只是往前衝,也要知道何時該修正航道。

同儕:讓你不孤單的人


老實說,同儕的價值,往往被低估。因為他們看似平凡,但卻提供最真實的鏡像。

你和他們處在類似階段、面臨相似挑戰。當你看到他們努力、跌倒、再站起來,那是一種安慰,也是一種提醒。

舉例來說,我跟一些正在讀博、碩士的研究生夥伴們,大家定期在線上交流與分享。有人不知道如何分析數據,有人需要大家幫忙填問卷,也有人被投稿學術期刊的審查意見給打擊得體無完膚⋯⋯

這一切,誠然都是讀研過程的風景。但每一次的討論與分享,就好像我們自己在照鏡子,不只看到別人,更可以觀照自己。我想,大家多少都獲得了啟發與成長,不只逐漸完成了自己的研究,更高興有機會結識同好,在學術道路上相互勉勵。

誠然,這樣的同儕關係,可以讓成長變得更有方向,也更有節奏。

你知道自己不是孤單一人,而是一群人一起走在學習的路上。那種感覺,宛若一種安靜的力量,讓你即使再疲倦,也不會輕易放棄。

維繫你的董事會:關係的節奏與真心


建立關係容易,維持關係難。尤其是上述這五種角色,不能只在你需要時出現。真正能長久運作的個人董事會,靠的不是人脈,而是穩定的節奏。

我自己有個習慣,每季會做一次回顧,更會寫一封感謝信給幫助過我的師長,簡短報告這季的成長。不求回覆,但讓對方知道,他的話我仍放在心上。

而和同儕之間的互動,我則固定每月一次交流,彼此檢視目標。

至於支持者,我學會用行動表達感謝——不只是說謝謝,而是多花時間陪伴他們在乎的事。

要知道,關係的本質從來都不是交換,而是共創。所以,當你願意先給予、先主動、先感恩,那些連結就會慢慢變成你的後盾。

當 AI 成為第六位董事


我常想,AI 時代的人是否也能有第六位董事?

答案是肯定的。因為 AI 雖然不會取代人,但它能輔助人——成為你永不疲倦的智囊。

舉例來說,當我在構思課程或撰寫論文時,我會請 ChatGPT 扮演挑戰者。我輸入一段研究假設,讓它提出反例或疑問。儘管有時它的問題甚至比人更尖銳,但這樣其實很好,可以迫使我重新審視邏輯。

當然,AI 也能成為教練——幫你整理資料、協助規劃行動步驟。或成為導師的延伸,讓你提前模擬決策。

未來的私人董事會,不再只屬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而是人機協作的智慧網絡。你如果能夠運用 AI 擴充思考深度,也能用人際關係維持溫度。這兩者結合,才是真正的未來工作力。

成長從來不需要獨行


我現在在大學兼課,我時常會對那些可愛的大學生說:「你的校園生活或社團經歷,就像是在經營一個董事會。」

道理很簡單,因為沒有人能在真空中成長,也沒有人能靠自己看到所有的盲點。

導師讓你抬頭看路,教練幫你強化執行力,支持者給你心理續航,挑戰者逼你反思,同儕讓你不孤單。而 AI,正在悄悄成為第六位看不見的董事——幫你放大思考與行動的能量。

在這個變化劇烈的世界裡,最大的安全感,從來不是來自穩定的環境,而是穩定的支持系統。唯有那些懂你、信你、挑戰你以及願意陪伴你的人,才會讓你在人生的長途裡,少走彎路,也走得更遠。

所以,別再孤軍奮戰。主動去建立你的私人董事會吧!

因為在成長這件事上,最聰明的決定,從來不是更努力,而是找對人,一起走。
⋯ ✦ ⋯
成長,不該是一場孤單的修行。你值得擁有一個真正理解、支持與推動你前進的私人董事會

如果你也正在尋找自己的導師、教練與同行者,歡迎了解更多課程與服務內容


Buy Me a Coffe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