🚀 本文原發表於《經濟日報
在行銷戰場上,最昂貴的資源往往不是預算,而是人。過去,我們習慣用 ChatGPT 來幫忙撰稿、摘要或改寫;如今,AI 能夠自動呼叫外部工具、查資料、生成內容並排程發布。這種能力的演進,意味著AI從輔助走向代理。

舉例來說,我們可讓多個 AI 協作完成任務:一個代理負責撰寫廣告文案,另一個代理則分析點擊率與轉換率,再由第三個代理根據成效自動調整行銷策略。

這一連串流程不需要人工介入,就能完成行銷迴圈。對中小企業而言,這不僅得以提升效率,更大幅撙節成本。

許多人以為要實現自動化行銷,一定要花大錢。事實上,許多免費或開源工具已足以構成強大的 AI 行銷系統。像是 Zapier 與 Make 的免費方案,就能讓 AI 自動將社群貼文排程上傳、將新留言回覆交給 ChatGPT 生成、再同步到 Google Sheets 作成數據報表。

再搭配像 Perplexity 或 Claude,我們幾乎能重建一支微型的行銷團隊。換言之,一位創業者或個人品牌經營者,只要設計出正確的流程,便能靠AI代理完成過去需要三到五名行銷人員才能維持的日常運作。

舉例來說,我曾協助一位臺南的創業者 Connie 經營健康食品品牌,她的行銷預算有限,團隊也只有兩人。我們設計了一套免費 AI 代理系統,結果只花了僅僅三個月,社群互動率提升了 72%,廣告投放支出減少 40%,更關鍵的是團隊的加班時間大幅減少。她笑說:「有了 AI 的幫助,就好像多請了三位免費的行銷助理。」

當 AI 能處理那些重複而瑣碎的任務後,行銷人終於能回到真正有價值的工作,像是:策略、創意與洞察。

事實上,AI 代理最重要的意義不在於替代人力,而在於釋放人力。正如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說的:「自動化應該讓人類專注在能帶來非凡價值的事情上。」AI 幫你寄信、生成內容、分析數據,但仍需要你來定義方向、設定價值與品牌聲音。

在 AI 代理系統的架構中,Prompt 的撰寫變成關鍵。好的提示詞不只是命令,更是策略的體現。你要教 AI 理解你的品牌立場、受眾輪廓與溝通語氣,讓它成為品牌思維的延伸,而非只是語言模仿。

傳統的自動化只是把工作流程機械化,而 AI 代理的核心在於理解目標。當你輸入「讓網站流量提升 20%」的指令時,它不只是執行貼文排程,而會主動生成策略:找出 SEO 缺口、優化關鍵字、撰寫新內容並追蹤成效。這種從任務導向(Task-oriented)到目標導向(Goal-oriented)的轉變,讓 AI 真正成為行銷決策鏈的一員。

儘管目前的 AI 代理多以任務自動化為主,但未來將進入整合生態系階段。好比 Google 推出的 NotebookLM 可自動閱讀品牌文件與市場資料,充當智慧研究助理;OpenAI 的 GPT 生態,則可讓行銷人能打造專屬 AI,彼此串接運作。

行銷的本質是溝通,而溝通需要理解、預測與創造。AI 代理正在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學習這一切。或許幾年後,企業的行銷主管不再是人,而是一個具備決策能力的 AI 代理系統。

但別忘了,這場革命的主角仍是人。AI 雖能模擬語言與邏輯,卻無法創造價值觀與願景。真正懂得運用 AI 的行銷人,是懂得讓 AI 成為自己延伸的那群人。
⋯ ✦ ⋯
🚀 如果你也正在尋找活用 AI 的方法與契機,歡迎了解更多課程與服務內容